人品
基本解釋
[釋義]
(1) (名)人的品質。人品太差。(作主語)
(2) (名)〈口〉人的儀表。
[構成]
偏正式:人(品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人的品質) moral standing; moral quality; character
詳細解釋
◎ 人品 rénpǐn
(1) [character]∶人的品質
人品很好
(2) [looks]∶模樣
(1).人的品格。 南朝 梁 沉約 《奏彈王源》:“ 源 雖人品庸陋,胄實參華。” 宋 黃庭堅 《濂溪詩序》:“ 舂陵 周茂叔 人品甚高,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緇徒執罪福之説,誘脅愚民,不以人品邪正分善惡,而以布施有無分善惡。”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你看 蕭隊長 人品多高。”
(2).人的儀表。《古今小說·楊謙之客舫遇俠僧》:“ 薛宣尉 見 楊知縣 人品雖是瘦小,卻有學問。”《紅樓夢》第八回:“眾人因素愛 秦氏 ,今見了 秦鐘 是這般人品,也都歡喜。” 茅盾 《曇》五:“我也不是老朽昏庸的頑固派,只聽媒人的話就説行;我讓你自己也去看看人品,還不好么?”
成語(Idiom):人品(rén pǐn)
發音(Pronunciation):rén p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的品德、道德修養和品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人品是指一個人的品德、道德修養和品行。它是對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和行為準則的評價。一個人的人品好,意味著他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誠實守信,善良友善,正直守法。而一個人的人品差,則意味著他缺乏道德修養,不守信用,不講道義,行為不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人品這個詞語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來描述一個人的品質和行為。可以用來表達對他人的評價,也可以用來警示自己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人品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會,人們非常重視一個人的品德和行為。在社會交往中,一個人的人品好與壞直接影響著他在社會中的地位和聲譽。因此,人們常常用人品來評價一個人的道德品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人品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人”和“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人品真是好得沒話說,總是幫助別人。
2. 這家公司很看重員工的人品,只有品德好的人才能得到晉升機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人品這個成語與“人”的發音相聯系,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有關道德修養和品德的書籍,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人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人品好的同學,總是樂于助人。
2. 初中生:一個人的人品決定了他的未來。
3. 高中生:在大學申請中,學校也會考慮學生的人品。
4. 大學生:一個人的人品對他的職業發展至關重要。
5. 成年人: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注重自己的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