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識
基本解釋
佛教語。謂十二因緣中的行緣識。指人投胎時心動的一念。《起信論》:“一者名為業識,謂無明力不覺心動故。” 明 陳玉陽 《義犬》第一出:“如今世上人,癡的癡,乖的也癡,苦的苦,樂的也苦,機關簸弄,一塲勝似一塲,業識纏綿,一世捱到百世。” 清 譚嗣同 《仁學》十:“智慧者, 孔 謂之道心;業識者, 孔 謂之人心。人心外無道心,即無業識,亦無由轉成智慧。”
業識(yè shí)
發音:yè shí
基本含義:指對某一行業或領域的深刻理解和熟悉程度。
詳細解釋:業識是指對某一行業或領域的知識和經驗的深入了解和熟悉程度。具有業識的人能夠準確判斷和預測行業的發展趨勢,對行業內的問題和挑戰能夠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使用場景:業識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某一領域的專業能力和經驗水平。在求職和職業發展中,具備業識是很重要的競爭力。
故事起源:這個成語起源于《孟子·告子上》:“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意思是說,只有勤奮努力,才能夠在某一領域取得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精通,而沉迷于娛樂和隨意行事則會使得之前的努力付諸東流。
成語結構:業識是由“業”和“識”兩個字組成的。其中,“業”表示職業、行業,指的是人們所從事的工作或專業領域;“識”表示認識、了解,指的是對某一事物的認知和理解。
例句:
1. 他在金融領域有著豐富的業識,能夠準確判斷市場的走勢。
2. 這位科學家憑借自己的業識和創新能力,成功地解決了這個難題。
記憶技巧:可以將“業識”拆分成“業”和“識”兩部分來記憶。通過理解“業”表示職業、行業,而“識”表示認識、了解,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如果想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業識,可以通過閱讀相關行業的書籍和文獻,參加專業培訓和會議,與行業內的專家進行交流和學習。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想要成為一名醫生,所以我要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業識。
2. 初中生:我對計算機科學很感興趣,希望能夠在這個領域擁有豐富的業識。
3. 高中生:在選擇大學專業時,我會考慮自己的興趣和業識,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方向。
4. 大學生:畢業后,我希望能夠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業識,成為行業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