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桌
成語(Idiom):賬桌 (zhàng zhuō)
發音(Pronunciation):zhàng zh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人們進行清算、結賬的桌子。比喻對人的行為、言語進行評判、清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賬桌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賬”指賬目、賬簿,代表清算和結賬的意思;“桌”指桌子,代表人們進行清算和評判的場所。成語“賬桌”比喻對人的行為、言語進行評判、清算,通常用來批評和指責別人的錯誤或不當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書面語和口語中,可以用于批評和指責別人的錯誤、不當行為,或者用于描述對某個事件或情況進行評判和清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賬桌”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小說《警世通言》中。故事講述了一個縣令因為貪污受賄而被貶官,后來他又被任命為清算官,負責清理縣中的賬目。在他的辦公室里,有一張特殊的桌子,上面放著賬簿,他經常在這張桌子前對各種案件進行清算和評判。這個故事中的“賬桌”成為了成語,用來形容對人的行為進行評判和清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詞組成,沒有特殊的語法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的賬目一直沒人清算,現在終于有人來擺上賬桌了。
2. 他經常在賬桌前對別人的錯誤進行批評和指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賬桌”這個成語想象成一個桌子上放著賬簿,人們在這個桌子前進行清算和評判的場景。你可以嘗試在腦海中形象地構建這個場景,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清算和評判相關的成語,如“算無遺策”、“算盡機關”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成語的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 小學生:老師在賬桌前對我們的作業進行批改。
- 初中生:班長在賬桌前對同學們的遲到進行批評。
- 高中生:老師在賬桌前對我們的考試成績進行清算和評判。
- 大學生:學生會在賬桌前對社團活動的經費進行審查。
- 成年人:公司的財務部門經常在賬桌前進行財務清算和報表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