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撐
成語(Idiom):搪撐(táng chēng)
發音(Pronunciation):táng ch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言辭或行動來對抗、抵擋或反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搪撐”由“搪”和“撐”兩個詞組成。其中,“搪”意為抵擋、抗拒;“撐”意為支撐、阻擋。合起來,表示用言辭或行動來對抗、抵擋或反駁別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在言語爭論或爭執中,用自己的理由或論點來反駁對方。它也可以用來形容在困難或危險面前,堅持自己的立場或主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戰國時期。當時,齊國和楚國之間發生了一場激烈的戰爭。有一次,齊國的軍隊被楚國軍隊圍困在了一座山上。齊國的將軍看到局勢危急,便命令士兵們用木材搭建起一道臨時的墻壁,來抵擋楚國軍隊的攻擊。士兵們用木材支撐起這道墻壁,堅持了很長時間,最終成功地擋住了楚國軍隊的攻擊。從此,人們用“搪撐”來形容用言辭或行動來對抗或抵擋困難或危險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搪撐為動賓結構,其中,“搪”為動詞,意為抵擋、抗拒;“撐”為賓語,意為支撐、阻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善于搪撐,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堅持自己的立場。
2. 在面對批評時,她總是能夠搪撐住自己,不受干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座墻壁前,用雙手支撐著這道墻壁,堅持不倒,抵擋住困難或危險的來臨。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章、故事或新聞,了解更多關于“搪撐”的使用場景和故事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比賽中,我搪撐住了對手的進攻,最終獲得了冠軍。
2. 初中生:面對老師的批評,我搪撐住了自己的觀點,堅持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3. 高中生:在社會上,我們要學會搪撐住各種困難和挑戰,不被打敗。
4. 大學生:在職場上,我們需要學會搪撐,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來應對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