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撐腸拄肚
發音(Pronunciation):chēng cháng zhǔ d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饑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撐腸拄肚意味著肚子饑餓到極限,以至于腸子都要撐出來。形象地描述了人們饑餓的程度極高,無法再忍受下去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非常饑餓的情況,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或文學作品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撐腸拄肚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朱權的《鏡花緣》一書中。故事中有一個人因為饑餓而吃草根,餓得肚子都要撐破,形容他的狀態非常可憐和饑餓。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撐腸拄肚由兩個動詞和兩個名詞組成,形象地描繪了人們饑餓到極限的狀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外出旅行時忘記帶吃的東西,結果在路上撐腸拄肚,非常饑餓。
2. 這家餐館的菜品太好吃了,每次去都吃得撐腸拄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的肚子饑餓到極限,連腸子都要撐出來的樣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飲食相關的成語,例如“饑腸轆轆”、“餓虎撲食”等,可以加深對中國文化和語言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剛上學的時候,有一次中午忘記帶飯盒,回家的路上撐腸拄肚,餓得不行。
2. 初中生:軍訓的時候,每天早上鍛煉完都餓得撐腸拄肚,迫不及待地等待早餐時間。
3. 高中生:考試期間每天復習到很晚,有時候餓得撐腸拄肚,但為了學習還是忍住了。
4. 大學生:宿舍里的食堂關門了,我和室友餓得撐腸拄肚,只好去外面找吃的。
5. 成人:工作忙碌的時候,經常忘記吃飯,結果晚上回家餓得撐腸拄肚,只能吃方便面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