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圭
成語(Idiom):桓圭
發音(Pronunciation):huán g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德高尚,才華出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桓圭,古代樂器名,形狀高大,音色悅耳動聽,常用于宮廷音樂演奏。成語“桓圭不播”比喻人的才華、德行不被世人所知,或者指人的才華、德行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展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才華或品德高尚,但沒有被充分發揮或認可的情況。可以用來表達對他人的贊美或自我評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桓圭不播”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傳,春秋時期,齊國有一位名叫桓圭的音樂家,他精通音律,擅長演奏桓圭樂器,但因為害怕被人嘲笑,他從不在人前演奏。后來,桓圭的音樂才華終于被人發現,得到了齊國君主的賞識和重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桓圭,才華橫溢卻不愿意展示出來。
2. 她是個桓圭,品德高尚卻不善于表達自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桓圭樂器的形狀高大和悅耳的音色,來記憶成語的含義。同時,可以將“桓圭不播”這個成語的故事情節與成語的含義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古代樂器桓圭的知識,以及古代音樂文化的發展和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桓圭,畫畫又好又美,但從不讓別人看。
2. 初中生:她是個桓圭,成績一直很好,但從不張揚。
3. 高中生:他是個桓圭,足球踢得很厲害,但從不參加比賽。
4. 大學生:她是個桓圭,寫作才華出眾,但從不公開發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