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墟
成語(Idiom):陶墟
發音(Pronunciation):táo x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陶墟是指陶器的碎片。引申為殘破不全的事物或事物的殘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陶墟是由“陶”和“墟”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陶指陶器,墟指廢墟。陶墟原指陶器的碎片,后來引申為殘破不全的事物或事物的殘余。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失去了完整性或功能的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陶墟常用于描述某物的殘缺不全或事物的殘余。可以用于形容破損的陶器、殘破的建筑物、被廢棄的廢墟等。也可以用于比喻人的身體殘疾或精神不全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陶墟的故事并不多見,但這個成語的意義源遠流長。陶墟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三年》:“狐鳴而鄉者驚,曰:‘吉兆也。’逐之,見其尸于陶墟,曰:‘兇兆也。’”這個故事講述了狐貍在陶墟上叫,引起了人們的驚慌,但最終發現狐貍已經死去,被認為是兇兆。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陶墟一詞最初是用來形容陶器的碎片,后來逐漸引申為其他事物的殘破不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陶墟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名詞“陶”和名詞“墟”組成,表示陶器的碎片或事物的殘破不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古老的廟宇已經成為一片陶墟,只剩下殘破的墻壁。
2. 這部電影只是把原著小說的陶墟給拍了出來,完全沒有原作的精華。
3. 雖然他已經年過古稀,但他的精神狀態卻一點也不像一個陶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陶墟形象地想象成一個被打碎的陶器,或者一片殘破的廢墟。通過與實際的陶器或廢墟的形象聯系起來,可以更容易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陶器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廢墟在歷史上的意義和價值。也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瓦釜雷鳴”、“一瓦千金”等,來拓展對成語的認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小心把媽媽的花瓶打破了,現在只剩下一些陶墟。
2. 初中生:這個廢棄的建筑物已經變成了一片陶墟,看起來很破舊。
3. 高中生:他的音樂才華在車禍后受到了嚴重的打擊,現在只剩下一片陶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