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恤
成語(Idiom):明恤
發音(Pronunciation):míng x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明察事理并關心他人的痛苦和困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明恤是由“明”和“恤”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明指明白、明智,恤指關心、憐憫。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能夠明察事理,善于觀察和理解,同時也關心他人的痛苦和困難,并且愿意幫助他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可以用明恤來形容一個人具有高度的人情味和同情心,善于關心和幫助他人。這個成語常常用來贊美那些關心他人、樂于助人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明恤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這本古代歷史書中。據說,在春秋時期,晉國有位名叫荀息的官員,他非常關心人民的疾苦和困難,經常到田間地頭去了解農民的生活情況。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得到了人民的擁護和稱贊。后來,人們就用“明恤”來形容荀息這種關心他人、樂于助人的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明恤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明恤的人,總是關心別人的困難。
2. 這個組織非常注重明恤精神,幫助了很多需要幫助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明恤這個成語:
1. 將“明”字與“明智”的發音聯系起來,表示明察事理。
2. 將“恤”字與“憐憫”的發音聯系起來,表示關心他人的痛苦和困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明恤相關的詞語和成語,如“明理”、“關懷”、“同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一個明恤的人,經常關心我們的學習和生活。
2. 初中生:我希望能夠成為一個明恤的人,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3. 高中生:明恤是一個很重要的品質,它能夠讓我們更好地關心他人。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具備明恤的品質,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