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縛雞之力(fù jī zhī lì)
發音(Pronunciation):fù jī zhī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力量非常微弱,無法起到實際作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縛雞之力源自于《莊子·齊物論》中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人用一根繩子縛住一只雞,雞卻能輕松掙脫。后來,有人用了很多繩子縛住雞,但雞仍然能夠掙脫。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雖然看起來力量很大,但卻沒有實際作用,就像縛住雞的繩子一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某種力量或手段雖然看起來很強大,但實際上卻無法起到實際作用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人的能力、技術或計劃等方面的無效或無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縛雞之力的故事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文獻《莊子·齊物論》中,是莊子用來反駁墨子的觀點而編寫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縛雞之力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嘴上很厲害,但縛雞之力,根本無法對付我們。
2. 這個計劃缺乏實際操作性,完全是縛雞之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縛雞之力記憶為“束縛雞的力量”,以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莊子的其他著作,了解他的哲學思想和其他成語的來源。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雖然長得高,但是打籃球的時候用的力量卻是縛雞之力。
2. 初中生:雖然這個項目的預算很大,但是由于管理不善,最后變成了縛雞之力。
3. 高中生:他的演講雖然聲勢浩大,但卻缺乏實際內容,完全是縛雞之力。
4. 大學生:盡管他的團隊人數眾多,但是他的領導能力卻是縛雞之力。
以上是關于成語“縛雞之力”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