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召
基本解釋
每年 藏 歷正、二月在 拉薩 大昭寺 舉行的祈禱法會。 宗喀巴 于 明 永樂 七年始創。正月舉行的法會規模較大,俗稱“傳大召”;二月的較小,俗稱“傳小召”。
成語(Idiom):傳召
發音(Pronunciation):chuán zh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傳召是指傳喚、召集。表示通過傳令或者召集而使人們聚集在一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傳召是由“傳”和“召”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傳指傳遞、傳達的意思,召指召喚、召集的意思。傳召的意思是通過傳令或者召集的方式使人們聚集在一起。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領導或者上級召集下屬或者群眾進行集會、會議等活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傳召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領導召集下屬進行集會、會議等活動的場景。也可以用于形容召集群眾進行集會、示威等活動的場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用傳召來形容召集朋友或者家人聚會、開派對等活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傳召的故事,古代有一位國君,他非常喜歡與百姓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意見。為了能夠與百姓直接溝通,他經常召集百姓開會,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這樣的做法使得國君與百姓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國家的發展也得到了更好的推動。因此,傳召這個成語就形成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傳召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傳”和動詞“召”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傳召我們開會,我們要準時參加。
2. 市長傳召了各個部門的負責人,討論城市發展的問題。
3. 我們家族每年都會傳召親戚們聚在一起,慶祝重要節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傳召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國君站在高臺上,手中拿著一張傳單,向下面的百姓傳遞信息,召集他們聚在一起開會。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召集、集會相關的成語來擴展對傳召的理解,如召集、群策群力等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傳召我們開班會,討論下學期的學習計劃。
2. 初中生:學校傳召全校師生參加運動會,大家都很興奮。
3. 高中生:社團主席傳召社員們開會,討論活動安排和籌備工作。
4. 大學生:學生會主席傳召全校學生參加學生代表大會,討論學生權益保障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