髫兒
成語(Idiom):髫兒(tiáo ér)
發音(Pronunciation):tiáo ér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年幼的孩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髫兒一詞中的“髫”指頭發初生,意味著年幼兒童的特征;“兒”則表示年輕人。成語髫兒形象地描述了年幼的孩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年幼的孩子,表達對孩子的親切和關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髫兒”源于《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故事中,主父列因為年老無子,遇到了年輕的女子,她非常喜歡主父列,而主父列的兒子也非常喜歡她,所以主父列答應了他們的婚姻。后來,主父列的兒子去世了,主父列非常傷心,為了紀念兒子,他將自己的頭發剃光,成為了一個光頭。這個故事中的“髫兒”指的就是年輕的主父列的兒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無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的髫兒長大了,已經上小學了。
2. 這個髫兒真聰明,才幾歲就會背詩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髫兒”的發音“tiáo ér”與“條兒”相似,想象一個頭發初生的年幼孩子,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年幼兒童相關的成語,如“襁褓之中”、“童叟無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有一個可愛的髫兒,每天都很開心。
2. 初中生:那個髫兒雖然年紀小,但是已經很懂事了。
3. 高中生:他雖然是個髫兒,但是在學習上已經超過了很多同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