葭琯
成語(Idiom):葭琯(jiā guǎn)
發音(Pronunciation):jiā gu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德高尚,言行端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葭,蘆葦的一種。琯,古代樂器的一種。葭琯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言行端正,如同蘆葦的莖直而不傾,琯的音樂高雅端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褒義,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言行端正。可用于贊美他人或自我期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韓非子·五蠹》中有一則故事。故事中,齊國的大夫葭琯因為擔心自己的兒子學壞,就請了一個很有聲望的老師來教育他。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葭琯的兒子變得品德高尚,言行端正,于是人們就用“葭琯”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葭琯的人,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都表現得非常優秀。
2. 我們應該向葭琯的人學習,做一個品德高尚、言行端正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葭琯”想象成一根蘆葦,直挺挺地立在水邊,代表人的品德高尚,言行端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了解古代琯的音樂以及蘆葦的特點,深入理解成語“葭琯”的內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一個葭琯的人,她總是很關心我們,教我們做好事。
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葭琯的人,為社會做出貢獻。
3. 高中生:他是班級里的葭琯,無論在學習還是為人處事上都很出色。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努力成為葭琯,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