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籍
成語(Idiom):蠹籍(dù jí)
發音(Pronunciation):dù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蛀蟲侵蝕木材,比喻腐蝕人的品德、敗壞人的名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蠹籍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蠹指蛀蟲,籍指書籍。這個成語比喻腐蝕人的品德,敗壞人的名聲,就像蛀蟲侵蝕木材一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蠹籍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敗壞、名聲受損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那些背離道德準則、行為不端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九年》中有這樣一則故事。昭公的臣子叔向昭公進讒言,詆毀了昭公的賢德。昭公聽信讒言,將叔向逐出朝廷。后來昭公發現叔向的確是個忠臣,但已經因為讒言而名聲敗壞。于是昭公感慨地說:“吾以子之蠹籍,棄吾賢臣?!睆拇?,蠹籍成為一個用來形容人品敗壞、名聲受損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蠹籍的結構是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曾經是個有志青年,可惜被蠹籍了。
2. 這位明星的名聲因為一次丑聞而蒙上了蠹籍。
3. 每個人都應該警惕蠹籍,保持良好的品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蠹籍的發音與“毒劑”相似,可以想象蛀蟲是一種毒劑,會腐蝕木材,而蠹籍則是腐蝕人的品德、敗壞人的名聲。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品德敗壞、名聲受損相關的成語,如“敗壞名聲”、“道德淪喪”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不守誠信,名聲受到了蠹籍。
初中生:她因為作弊被抓,名聲蒙上了蠹籍。
高中生:他的品德敗壞,名聲已經徹底蠹籍了。
大學生:作為學生干部,他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學校的形象,不能讓名聲蠹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