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鎬
基本解釋
亦作“ 豐鄗 ”。1. 周 的舊都。 文王 邑 豐 ,在今 陜西 西安 西南 豐水 以西。 武王 遷 鎬 ,在 豐水 以東。其后 周公 雖營 洛邑 , 豐 鎬 仍為當時政治文化中心。《韓非子·五蠹》:“古者, 文王 處 豐 鎬 之閒,地方百里,行仁義而懷 西戎 。”《漢書·郊祀志下》:“昔者 周文 、 武 郊於 豐 鄗 , 成王 郊於 雒邑 。”
(2).借指國都。 唐 儲光羲 《哥舒大夫頌德》詩:“ 隴 路起 豐 鎬 , 關 云隨旌斾。” 元 范梈 《贈別羅元友教授之應昌》詩:“ 應昌 信殊僻,宅近今 豐 鎬 。”
(3). 明 人亦借指留都 南京 。 明 范景文 《募施粥疏》:“ 江 南故 豐 鎬 地,沃土為焦,頻仍旱魃。” 明 張煌言 《和定西侯張侯服留題金山原韻》之三:“天入 金 焦 鎖鑰舊,地過 豐 鎬 鼓鐘新。”
成語(Idiom):豐鎬(fēng gǎo)
發音(Pronunciation):fēng g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才豐富,才華出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豐鎬是由“豐”和“鎬”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豐”表示豐富、充足,指才華豐富;“鎬”表示農具,用來耕作土地,比喻人才像耕地的農具一樣,能夠開拓新的事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豐鎬一詞常用于形容人才或才華出眾的人,特別適用于表揚別人的才能或能力。可以用來形容教育界、科技界、文化界等領域的杰出人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孔子世家》中有一則故事,說孔子的學生曾子被稱為“豐鎬”。曾子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之一,他才華出眾,被孔子贊揚為“豐鎬”。因此,豐鎬一詞就被用來形容才華橫溢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豐鎬是一個形容詞加名詞的結構,表示人才豐富、才華出眾。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我們學校的豐鎬,無論是學習還是體育都很出色。
2. 這位科學家在研究領域取得了很多突破,真是一位豐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豐鎬”想象成一把農具,農具代表人才,而“豐”表示豐富,所以豐鎬就是指人才豐富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曾子的故事,以及其他與才華和人才有關的成語,如“千里馬”、“金榜題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是我們家的豐鎬,她既能做好飯菜,又能幫我寫作業。
2. 初中生:這位同學是我們班級的豐鎬,他不僅學習成績好,還擅長各種體育運動。
3. 高中生:我們學校的豐鎬是那位學霸,他不僅在學術方面出色,還參加了很多科研項目。
4. 大學生:這位同學是我們學院的豐鎬,他在學術研究領域有很高的造詣,被認為是未來的學術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