躭遲
成語(Idiom):躭遲(dān chí)
發音(Pronunciation):dān c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行動遲緩,拖延不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躭遲是由“躭”和“遲”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躭,意為遲緩、慢;遲,意為晚、延遲。躭遲形容人行動遲緩,拖延不前,常用來形容做事拖拖拉拉,不積極主動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躭遲常用于批評或諷刺那些行動遲緩,拖延不前的人。可以用于形容工作上的拖延、學習上的懶散、生活上的懶惰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躭遲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官員。相傳,古代有一位叫躭遲的官員,他懶散無為,從不積極處理政務,總是拖延不決。因此,人們用他的名字來形容那些行動遲緩,拖延不前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躭遲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工作態度非常躭遲,總是拖拖拉拉,不能及時完成任務。
2. 這個學生學習成績一直很差,是因為他太躭遲,從不主動去學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躭遲”拆分為“躭”和“遲”兩個字,想象一個人邁著蹣跚的步伐,走得非常慢,就像是在踩在沙灘上一樣,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行動遲緩、拖延不前相關的成語,如“拖泥帶水”、“牽扯不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動作很躭遲,總是最后一個完成作業。
2. 初中生:他的學習態度太躭遲了,從不主動去問老師問題。
3. 高中生:他的決策總是躭遲,錯過了很多機會。
4. 大學生:他的計劃總是躭遲,導致不能按時完成畢業論文。
5. 成年人:他的工作效率太躭遲了,經常拖延到最后一刻才開始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