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謁
成語(Idiom):拜謁(bài yè)
發(fā)音(Pronunciation):bài y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拜訪、參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拜謁是指前往拜訪或參拜,表示對長輩、名人或神明的敬意和尊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拜謁通常用于描述人們前往拜訪長輩、名人或神明的行為,表達對對方的敬意和尊重。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拜謁是一種重要的社交禮儀和文化傳統(tǒng)。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拜謁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尚書·周書·大禹謨》中。據(jù)說,大禹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偉大水利工程師和國君,他治理洪水有功,被尊為圣人。人們?yōu)榱吮硎緦Υ笥淼木匆猓瑫巴葜]大禹的陵墓或祠堂,祈求福祉和保佑。因此,拜謁成為了一種表達對長輩、名人或神明敬意的方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拜謁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拜”和“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特意前往拜謁老師,向他請教學習方法。
2. 我們一家人每年都會前往拜謁祖先的墳墓,祭拜和緬懷他們的功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拜謁的發(fā)音“bài yè”與“拜爺”進行聯(lián)想,爺可以代表長輩、名人或神明,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拜謁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拜謁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部分,了解中國的拜謁文化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中國人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年都會去拜謁我的爺爺奶奶,送上祝福和禮物。
2. 初中生: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拜謁名人的活動,我們去參觀了一位知名作家的家。
3. 高中生:我對這位科學家非常敬佩,所以我特地前往他的實驗室拜謁,希望能向他學習一些科研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