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槨墓
基本解釋
古代墓葬的構造形式之一。在土坑內用木材構成長方形或方形的槨室,將棺材放置其中。這種墓在 商 代已有, 戰國 和 西漢 甚流行, 漢 以后則少見。 高至喜 《長沙烈士公園三號木槨墓清理簡報》:“共計清理 楚 漢 等古墓十七座,其中三號木槨墓是形制較大的一座 楚 墓,出土有刺繡及其他珍貴文物。”
成語(Idiom):木槨墓
發音(Pronunciation):mù guǎo m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墳墓中的槨木已經腐朽,形容事物已經過時或者已經不再有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槨墓是由“木槨”和“墓”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木槨是古代用木頭制作的棺材,墓指埋葬的地方。成語的意思是指墳墓中的槨木已經腐朽,形容事物已經過時或者已經不再有用。它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價值已經喪失或者過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技術、觀念、制度等在社會發展進步中已經過時,不再適應現實需要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才能或者能力已經衰退,不再具備競爭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南宋時期的一個故事。當時,有一個名叫陳寶箴的官員,他崇尚古代的禮儀制度,不愿意接受新的改革。他的朋友告訴他,現在已經是新時代,古代的禮儀已經過時了,不能再用了。陳寶箴不聽勸告,堅持繼續使用古代的禮儀。最終,他的朋友對他說:“你現在就像是一個木槨墓,已經腐朽不堪了。”從此以后,人們用“木槨墓”來形容堅持過時觀念的人或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像 + 木槨墓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種舊的電視機已經像個木槨墓一樣,沒有人愿意再買了。
2. 他的觀念已經過時了,就像一個木槨墓一樣,沒有人再聽他的。
3. 這個制度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了,已經成為一個木槨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過時”、“不再有用”等詞語進行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個墳墓中的槨木已經腐朽,不再有用,就好像一些事物或觀念已經過時,不再適應現實需要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一葉知秋”、“亡羊補牢”等,進一步拓展對成語的學習。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的玩具已經像個木槨墓一樣,都破爛不堪了。
2. 小學生:這本書已經像個木槨墓一樣,內容過時,沒人再讀了。
3. 初中生:他的時尚穿搭已經像個木槨墓一樣,完全不符合時代潮流。
4. 高中生:這個制度已經像個木槨墓一樣,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
5. 大學生:這種科技產品已經像個木槨墓一樣,功能過時,沒有人愿意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