淪夷
成語(Idiom):淪夷(lún yí)
發音(Pronunciation):lún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國家淪陷,民族遭受侵略或被征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淪夷是中國古代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淪”意為陷入、沉溺;“夷”指外族、侵略者。淪夷意味著國家被侵略、民族受壓迫的悲慘境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淪夷一詞常用于描述國家淪陷、民族遭受外族侵略的情況。可以用于討論歷史事件、戰爭,以及描述個人或團體在面對壓力、危機時的困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淪夷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三年》中,記載了楚國被秦國侵略后的悲慘情景。后來,淪夷成為描述國家淪陷、民族受壓迫的常用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淪夷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二戰期間,許多國家淪夷于納粹德國的侵略。
2. 這個國家的歷史上曾多次淪夷,但最終都能重新崛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淪夷這個詞語。可以想象一個國家被外敵入侵,民族淪為奴隸的情景,以幫助記憶該詞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淪夷的歷史事件、國家淪陷的原因和影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年齡段:6-12歲):我的祖國在過去曾經淪夷過,但我們現在是自由的。
2. 初中生(年齡段:13-15歲):歷史課上學到,許多國家在二戰期間淪夷于侵略者。
3. 高中生(年齡段:16-18歲):這個戰爭使我們的國家淪夷,但我們的民族精神沒有被摧毀。
4. 大學生(年齡段:19-22歲):了解歷史上國家淪夷的原因和教訓,對我們現在的發展很有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