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紙歷子
基本解釋
宋 制,外任官員赴任時,朝廷發給印有各種項目的記錄冊,由官員于任上填寫,作為考核其政績的根據,稱“印紙歷子”。《續資治通鑒·宋孝宗乾道二年》:“祖宗留意考課之法, 王安石 始罷之。望遵 太宗 故事,應監司、郡守朝辭日,別給御前印紙歷子。至于興某利,除某害,各為條目,每攷令當職官吏從實批書,任滿精覈。”亦省稱“ 印歷 ”。參見“ 印歷 ”。
成語(Idiom):印紙歷子
發音(Pronunciation):yìn zhǐ lì z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待文件、文件資料等非常認真細致,不敢有絲毫馬虎的態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印紙歷子出自《呂氏春秋·官修篇》:“印紙歷子,無敢稍馬虎。”意思是說在印刷文件時,連紙張和字跡都不能有絲毫馬虎的地方。引申為對待工作或事務時,要十分細致認真,不敢有絲毫馬虎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工作或事務處理時要十分細致認真,不能有任何馬虎的態度。適用于辦公、學習、生活等各個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代印刷術的發明者畢昇,為了保證印刷的質量,制定了嚴格的標準和要求。他要求印刷時每一張紙都要經過精心挑選,每個字都要認真校對,以確保印刷的準確和完美。后來,人們用“印紙歷子”來形容對待工作或事務時的認真細致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做事情要像印紙歷子一樣,不能有絲毫馬虎。
2. 在學習上,我們要印紙歷子,不能有任何馬虎的地方。
3. 這個項目的執行需要印紙歷子的態度,不能有一點差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在印刷廠里,手握印刷工具,認真地對待每一張紙,每一個字,細致地進行印刷工作,以確保質量完美。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歷史故事了解更多關于印刷術的發展和畢昇的貢獻。也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等,來提升對細致認真態度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做作業的時候,總是像印紙歷子一樣,認真檢查每一道題目。
2. 初中生:參加考試時,我會印紙歷子,不敢有絲毫馬虎的態度。
3. 高中生:寫論文時,我會印紙歷子,確保每個觀點和論證都準確無誤。
4. 大學生:在實習工作中,我會印紙歷子,對待每一個任務都非常認真細致。
5. 成年人:工作中,我始終保持印紙歷子的態度,處理事務時不敢有絲毫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