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tián fǔ zhī gōng ㄊㄧㄢˊ ㄈㄨˇ ㄓㄧ ㄍㄨㄙ田父之功
謂不預其事而輕易得益。《戰國策·齊策三》:“ 齊 欲伐 魏 。 淳于髠 謂 齊王 曰:‘韓子盧者,天下之疾犬也;東郭逡者,海內之狡兔也。韓子盧逐東郭逡,環山者三,騰山者五。兔極於前,犬廢於后。犬兔俱罷,各死其處。田父見之,無勞勌之苦,而擅其功。今 齊 魏 久相持,以頓其兵,弊其眾,臣恐強 秦 大 楚 承其后,有田父之功。’”亦作“ 田父之獲 ”。《三國志·魏志·袁紹傳》“ 太祖 乃還救 譚 ”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魏氏春秋》:“此韓廬、東郭自困于前而遺田父之獲者也。”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田父之功
成語(Idiom):田父之功(tián fù zhī gōng)
發音(Pronunciation):tián fù zhī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別人勞動所得的成果,自己卻享受其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田父之功出自《戰國策·魏策四》:“田父驕子,天下莫敵。一日,欲為大事,乃引兵而往。田父曰:‘吾子行將,必有所功于國家。’田父為之耕,吾子為之戰。吾子有功于國家,田父食其功。”這里的田父為農夫,吾子為兒子。田父之功的意思是指別人勞動所得的成果,自己卻享受其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些人為了自己的私利而依靠別人的努力獲得回報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靠別人的勞動成果而自己得到好處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起源于戰國時期魏國的一則典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田父之功的結構為“名詞 + 之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只是個領導,卻享受著員工的辛勤勞動,真是田父之功。
2. 這位老板靠著員工的努力賺了大錢,真是田父之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成語“田父之功”:
1. 將田父比喻為一個農夫,想象他辛勤勞作的場景。
2. 將田父之功與享受別人勞動成果的情景聯系起來,形成記憶的聯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坐享其成”、“漁翁得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組的隊友都很努力,但是他卻什么都不做,卻享受了勝利的榮譽,真是田父之功。
2. 初中生:老師讓我們合作做一個項目,但是他只是在旁邊看著,最后卻和我們一起分享了好成績,真是田父之功。
3. 高中生:這位領導什么都不做,卻拿著我們的努力成果去向上級匯報,真是田父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