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鶴骨雞膚
發音(Pronunciation):hè gǔ jī f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皮膚瘦削、干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鶴骨指的是鶴的骨架,雞膚指的是雞皮。成語“鶴骨雞膚”形容人的皮膚瘦削、干癟,沒有豐滿的肌肉和脂肪。這個成語比喻人體狀況不好,形容人體弱無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瘦弱、衰老或者形容氣候干燥、寒冷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鶴骨雞膚”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醒世恒言》中的《胡僧傳》,原文寫道:“胡僧居然是個獨腳雞,兩腿邊兒上面鶴骨雞膚。”故事中的胡僧身體瘦削,皮膚干癟,被形容為鶴骨雞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鶴骨雞膚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身體瘦弱,皮膚鶴骨雞膚,看起來很不健康。
2. 這個地方的氣候干燥,很容易讓人的皮膚變得鶴骨雞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想象一下一只鶴站立在地上,鶴的骨架非常明顯,然后想象一下一只雞,雞的皮膚很干癟。將這兩個形象結合起來,就可以記住成語“鶴骨雞膚”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人體狀況的成語,例如“皮包骨頭”、“瘦骨嶙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生病了,一瘦就像鶴骨雞膚。
2. 初中生:這位老人年紀大了,皮膚都鶴骨雞膚了。
3. 高中生:經歷了長時間的訓練,他的身體瘦削,皮膚像鶴骨雞膚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