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樣
成語(Idiom):剪樣
發音(Pronunciation):jiǎn y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根據模板剪裁服裝,比喻按照既定的標準、規則或模式去做某件事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剪樣的含義源自于制衣業,原指根據已有的樣板剪裁衣物。這個成語后來引申為比喻按照固定的模式、標準或規則去做某件事情,不得有絲毫的變通或創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組織過于刻板、拘泥于既定規則,缺乏靈活性和創新意識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只會墨守成規、不敢創新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剪樣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制衣師傅因為過于拘泥于剪裁衣物的模板,而無法適應客戶的需求,最終導致生意失敗的故事。這個故事通過“剪樣”這個成語,警示人們要注重創新和靈活性,不要拘泥于既定的規則和模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由“剪”和“樣”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公司一直剪樣,缺乏創新精神,導致市場份額逐漸萎縮。
2. 我們需要打破舊有的剪樣思維,勇于嘗試新的方法和理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剪樣”與制衣過程聯系起來,想象一個刻板的師傅只會按照既定的模板剪裁衣物,而不敢嘗試新的設計。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剪樣”相關的成語,如“墨守成規”、“呆板無靈”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每次布置作業都剪樣,都是一樣的題目和要求。
2. 初中生:我們學校的校規太剪樣了,幾乎沒有自由度。
3. 高中生:老師講解文學作品時總是剪樣,不給我們自己發揮的空間。
4. 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我們要避免剪樣思維,勇于創新。
5. 成年人:這個公司太剪樣了,一直停留在過去的經營模式上,不敢嘗試新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