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德
資德(zī dé)
發音:zī dé
基本含義:指人的才德和品德。
詳細解釋:資德是由“資”和“德”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意為人的才德和品德。其中,“資”表示人的才能和智慧,“德”表示人的品行和道德。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不僅要有才華和能力,還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
使用場景:資德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和品德修養,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在學術、事業或社交方面的全面發展。也可以用來提醒人們,一個人的才華和能力只有與良好的品德相輔相成,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故事起源:關于資德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記載,但它的意義和用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文化。在儒家思想中,強調的是人的品德修養和道德規范,認為一個人只有具備良好的品德和道德,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成語結構:資德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
1. 他不僅有出色的才華,還有高尚的資德。
2. 這位老教授以其豐富的知識和高尚的資德深受學生們的尊敬。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手持一本書,表示他的才華和知識,同時他身上散發出光芒,表示他的高尚品德。
延伸學習: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資德相關的成語,如“德才兼備”、“才德兼備”等。也可以學習與資德相關的經典文化和哲學作品,如《論語》、《大學》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班主任不僅教我們知識,還教我們做人,她的資德很高。
2. 初中生:我覺得一個人的資德很重要,只有同時具備才華和品德,才能真正成功。
3. 高中生:在大學申請中,學校不僅看重學生的成績,還注重學生的資德和社會責任感。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資德,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