軋沕
基本解釋
見“ 軋芴 ”。
成語(Idiom):軋沕(yà wū)
發音(Pronunciation):yà w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粗鄙、不文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軋沕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軋”指的是車輪碾壓,沕指的是泥濘。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言辭粗鄙、不文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軋沕一詞多用于形容人的言辭粗俗、不雅。在正式場合中,使用軋沕的言辭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應避免在公眾場合或正式場合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軋沕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它是根據“軋”和“沕”兩個字的本義組合而成的。車輪碾壓泥濘的形象形成了這個成語的意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軋沕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軋”和“沕”分別表示車輪碾壓和泥濘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辭軋沕,完全失去了基本的禮貌。
2. 這位演講者的講話方式很軋沕,不符合我們的期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軋沕”與“粗鄙、不文雅”這個基本含義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車輪碾壓在泥濘地上的場景,從而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言辭、文雅相關的成語,例如“文過飾非”、“言之無物”等,可以幫助拓展詞匯量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的話太軋沕了,老師生氣地批評了他。
2. 初中生(13-15歲):他的言辭越來越軋沕,同學們都不喜歡和他交流。
3. 高中生(16-18歲):在辯論比賽中,運用軋沕的言辭是不明智的,它不會給你帶來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