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廟略
基本解釋
猶廟略。指安邦定國的重大謀略。 南朝 梁 庾肩吾 《亂后行經吳御亭》詩:“方憑七廟略,誓雪五陵冤。”參見“ 七廟 ”。
成語(Idiom):七廟略(qī miào lvè)
發音(Pronunciation):qī miào lv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對事情的處理方法得當,不拖泥帶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七廟略是一個古代典故,源自于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位名將。七廟指的是七個廟宇,略意為簡化、節約。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在處理事情時的方法得當,不拖泥帶水,能夠簡化流程,提高效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七廟略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處理事情時的高效率和聰明才智。可以用在工作、學習、生活等各個場景中,表達對某人能夠迅速解決問題、處理事務的贊賞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七廟略的故事源于中國古代戰國時期的一位名將叫白起。白起是秦國的名將,他在戰爭中以其高超的戰略和戰術才能聞名。據說,有一次白起在攻打敵軍的時候,他經過七個廟宇,但他并沒有停下來祭拜,而是直接繼續前進。這樣的行為引起了人們的疑惑,后來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停下來祭拜廟宇,白起回答說:“我要的是勝利,不是廟宇。”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形容他處理事情的方式的典故,即七廟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七廟略的結構是“數字+名詞+動詞”,其中數字表示七個廟宇,名詞是“廟”,動詞是“略”。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總是七廟略,不拖泥帶水。
2. 這個項目經理的七廟略能力讓整個團隊高效運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七廟略記憶為“廟門外的七個廟”,表示在廟門外就能看到七個廟,引申為能夠迅速解決問題,不拖泥帶水。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白起的歷史和其他與戰國時期相關的成語,了解更多有關中國古代歷史和文化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教我們要七廟略,做事情要快快快!
2. 初中生:我喜歡運動,因為可以鍛煉身體的七廟略。
3. 高中生:考試前要有七廟略,合理安排時間,復習效果會更好。
4. 大學生:在大學里,學會七廟略對于管理時間和完成任務非常重要。
5. 成年人:工作中要有七廟略,才能提高效率,更好地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