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丑
基本解釋
(1).九種視為丑惡的行為。《逸周書·大匡》:“昭明九則,九丑自齊。”《逸周書·文政》:“九丑:思勇丑忘,思意丑變,思義丑□,思治丑亂,思固丑轉,思信丑奸,思讓丑殘,思行丑頑,思仁丑舋。”
(2).指禁忌之兇日。《吳越春秋·夫差內傳》:“ 子胥 曰:‘今年七月辛亥……大吉為白虎而臨辛,功曹為太常而臨亥,大吉得辛為九丑,又與白虎并重。有人若以此首事,前雖小勝,后必大敗。天地行殃,禍不久矣!’” 元 鄭廷玉 《楚昭公》第三折:“明日正是四耗、九丑之日,合起大風,眼見得都該渰死了的。”
(3).指兇神惡煞。舊題 唐 柳宗元 《龍城錄·羅池石刻》:“ 龍城 柳,神所守。驅厲鬼,山左首;福土氓,制九丑。”
成語(Idiom):九丑
發音(Pronunciation):jiǔ ch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丑陋、難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九丑是由“九”和“丑”兩個字組成的成語。九在中國文化中有著特殊的意義,代表著長久、完整和吉祥。而丑則指的是丑陋、難看之意。九丑合在一起表示非常丑陋,形容某人或某物的外表十分難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九丑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人的外貌丑陋,也可以用來形容物品的難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它來描述某人的相貌不佳,或者某物的外觀丑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九丑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傳說。相傳,古代有一個名叫周瑜的將軍,他長相英俊,風度翩翩,深受眾人喜愛。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丑陋的人,周瑜對這個人非常友善,并且幫助了他。后來,這個丑陋的人變成了一個美麗的仙女,她對周瑜說:“我原本是一個仙女,因為你對我不計外貌的友善而感動,所以決定賜予你九個丑陋的面孔,讓你體驗一下外貌不佳的感受。”從此以后,周瑜的面容變得十分丑陋,但他依然保持著優雅的風度。這個故事說明了人的外貌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內在的美麗和善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九丑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數字“九”和形容詞“丑”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長得真是九丑,簡直就是個怪物。
2. 這幅畫真是九丑,一點美感都沒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數字九和丑陋的形象聯系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長著九個丑陋的面孔,會讓你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外貌相關的成語,比如“美如畫”、“貌合神離”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的臉上有九丑,但她的心地很美。
2. 初中生:他看起來九丑,但他的才華無法衡量。
3. 高中生:外表九丑的人也許會被人忽視,但內在的優秀會讓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