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ǐ dé zhuī huò ㄧˇ ㄉㄜˊ ㄓㄨㄟ ㄏㄨㄛˋ以德追禍(以德追禍)
謂上對下施恩不當,適以招來禍患。《韓非子·用人》:“不察私門之內,輕慮重事,厚誅薄罪,久怨細過,長侮偷快,數以德追禍,是斷手而續以玉也。” 陳奇猷 集釋:“德,謂慶賞。《二柄篇》:‘慶賞之謂德。’此文謂屢以慶賞而追求禍害也…… 韓非 以為無功而賞賜,適足以令人倖賞,甚者至於亡國。”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以德追禍
成語(Idiom):以德追禍
發音(Pronunciation):yǐ dé zhuī h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以善行回報惡意或者以德報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
以德追禍是指用善良的行為回報他人的惡意,或者以德報怨,用善意對待曾經對自己不利的人。這個成語強調了善良和寬容的重要性,表達了人們應該以德報怨、以德回報的道德觀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遭受他人惡意對待后,不以惡報惡,而是以善意回報對方。也可以用于教育場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教育他們以善良的行為對待他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外物》記載了一個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善良的人,被人陷害而被追殺。他不僅沒有以惡報惡,反而以善良的行為回報了陷害他的人。這個故事傳承至今,成為了“以德追禍”的典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以 + 德 + 追 + 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被人陷害后,沒有怨恨他人,而是以德追禍,最終改變了對方的態度。
2. 面對敵人的惡意,我們要以德追禍,用善良的行為來回應他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分解為“以德”和“追禍”,以德即用善良的行為,追禍即回應惡意。可以通過想象一個人被他人陷害后,不以惡報惡,而是用善良的行為回應,從而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深入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其他類似成語,例如“以德報怨”、“以德報德”等,了解更多關于道德觀念和善行回報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以德追禍,不要和同學爭吵。
2. 初中生:在面對欺凌時,我們應該以德追禍,用友善的行為來改變對方的態度。
3. 高中生:成為一個有擔當的人,要學會以德追禍,用善良的行為回應惡意。
4. 大學生:面對社會上的種種不公,我們要以德追禍,用善良的行為來改變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