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戲
基本解釋
戲曲劇種。流行于 山東 濟南 、 淄博 一帶,由秧歌、花鼓發展而成,約有一百多年歷史。最初由五個人演出,故名“五人戲”,后稱“五音戲”。
五音戲(wǔ yīn xì)
發音:wǔ yīn xì
基本含義:指聲音悅耳動聽,音樂和聲音的和諧美妙。
詳細解釋:五音指的是宮、商、角、徵、羽五個音階,而戲則是指戲曲。五音戲原指音樂和戲曲中的聲音美妙和諧,后來也用來形容其他事物的悅耳動聽。
使用場景:可以用來形容音樂、聲音、歌聲等美妙動聽的事物。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物的各個方面都非常協調和諧。
故事起源:五音戲最早出自《詩經·鄘風·七月》:“五音在宮,君子所宗。”意思是說五音之中宮音最為重要,君子應該以宮音為準則。后來,五音戲逐漸演變成形容音樂和聲音的美妙和諧。
成語結構:五音戲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形容詞“五音”和名詞“戲”組成。
例句:
1. 這首曲子的五音戲讓人耳目一新。
2. 她的歌聲如同五音戲,動聽得令人陶醉。
記憶技巧:可以將“五音戲”拆分開來記憶。五音指的是宮、商、角、徵、羽五個音階,而戲可以聯想為音樂和戲曲。可以通過聯想這些關鍵詞來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可以了解更多關于音樂和戲曲方面的知識,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聽五音戲,覺得很好聽。
2. 初中生:這首歌的五音戲非常動聽,每次聽都會被吸引。
3. 高中生:五音戲是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華夏文化的獨特魅力。
4. 大學生:五音戲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瑰寶之一,展現了中華民族的音樂才華和審美情趣。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