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
成語(Idiom):恒星
發音(Pronunciation):héng x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永恒不變的事物,也可用來形容非常出色、杰出的人或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恒星是指位于宇宙中心的恒星,它們以恒定的速度自轉并發出持久的光芒。因此,恒星常被用來比喻那些長久存在、不變的事物。在成語中,恒星也可以形容人或事物非常出色、杰出,具有持久的影響力和光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恒星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品質非常優秀、持久。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才華、魅力、影響力或者某個事物的穩定性、持久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恒星一詞最早出現在《孟子·告子上》中,原文為:“天無二日,民無二王。恒星不滅,天地不替。”這里的恒星比喻天地萬物的恒定不變。后來,恒星逐漸被引申為比喻人或事物的優秀和持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恒星這個成語是由兩個詞組成,恒指恒定,星指恒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音樂界的地位就像一顆恒星般閃耀。
2. 這部電影成為了當年的恒星作品,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恒星比喻為一個永不熄滅的明星,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有關恒星的知識,如恒星的分類、形成過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夜晚的恒星閃爍著美麗的光芒。
2. 初中生(13-15歲):他在比賽中表現出恒星般的耀眼。
3. 高中生(16-18歲):這位科學家的貢獻將永遠像恒星一樣照耀著人類的未來。
4. 大學生及成年人:他的演技非常出色,堪稱影壇的一顆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