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里
基本解釋
(1).鄉里。古代同井而成里,故稱。《荀子·大略》:“ 和 之璧,井里之厥也。” 楊倞 注:“井里,里名。” 宋 陳亮 《祭盧欽叔母夫人文》:“閫內之懿,聞於井里。”《捻軍史料叢刊·軍情·同治七年閏四夏月十七日》:“眾志成城,保衛井里。”
(2).里巷。 清 黃景仁 《歲暮篇》詩:“更聞井里喧,索逋百不讓。” 清 姚瑩 《游欖山記》:“吾始見此鄉井里晏如。”
成語(Idiom):井里(jǐng lǐ)
發音(Pronunciation):jǐng l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眼界狹窄,見識淺薄,不開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井里的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無法代表整個世界的真實情況。因此,用“井里”來形容人的眼界狹窄,見識淺薄,意味著他們只能看到很有限的事物,不能全面了解和理解事物的本質和真相。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對外界事物了解不深,見識狹窄,思維狹隘。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井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相傳有一只青蛙一直生活在一個井里,它從來沒有離開過井口。一天,一只大烏龜經過這口井,青蛙向烏龜大吹牛皮,說自己所在的井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源。烏龜不信,于是它爬下井去看看,發現井口就是它生活的地方。烏龜告訴青蛙,井里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水,無法代表整個世界的真實情況。從此以后,人們用“井里”的故事來形容眼界狹窄,見識淺薄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井里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從小生活在農村,對城市的發展了解很少,真是個井里之蛙。
2. 這個人只看到了問題的表面,沒有看到問題的本質,真是井里之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井口狹小,只能看到一小部分水的情景,來幫助記憶“井里”的含義。同時,可以將“井里”與狹窄、淺薄等詞語聯系起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類似的成語,如“井底之蛙”、“井蛙之見”等,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井里”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覺得只會說母語的人是井里之人。
2. 初中生:他們只關心自己的小圈子,完全是井里之人。
3. 高中生:互聯網時代,不開闊視野就會成為井里之人。
4. 大學生:讀書可以開闊眼界,不然就會變成井里之人。
5. 成年人:社會發展迅速,只看到眼前利益的人容易成為井里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