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丘
基本解釋
亦作“ 介邱 ”。1.大山?!?a href="/r_ci_9ed8a813edca1cb766b941c9fc895586/" target="_blank">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以登介丘,不亦恧乎。”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封禪》:“歌之以禎瑞,讚之以介邱。” 唐 盧照鄰 《登封大酺歌》之三:“翠鳳逶迤登介丘,仙鶴裴回天上游?!?唐 張九齡 《東封赦書》:“皆用事於介邱,作中於上帝。” 宋 王禹偁 《北狄來朝頌》:“可紀 岱岳 ,宜登介丘。”
(2).微小的土山。介,通“ 芥 ”。 漢 揚雄 《法言·吾子》:“升東岳而知眾山之峛崺也,況介丘乎!浮滄海而知江河之惡沱也,況枯澤乎!” 宋咸 注:“介,小也?!?/p>
成語(Idiom):介丘
發音(Pronunciation):jiè qi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物品行高尚,為人正直,品德高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介丘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字面意思是“介紹小山丘”。在古代,山丘被視為高尚、不可侵犯的地方,因此“介丘”也被引申為指品行高尚、為人正直、品德高尚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介丘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為人正直??梢杂糜诒頁P一個人的品德和道德修養,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舉止端正,不做違背道德的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介丘的故事起源于《禮記·曲禮》中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叫介之推的人,他在山上看到一只鹿,想要射殺它。但是他想到山是高尚的地方,不應該有殺戮之事,于是放棄了射擊。這個故事表達了人應當以高尚的品德為準則,不做違背道德的事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介丘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介”是動詞,表示介紹;“丘”是名詞,表示小山丘。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介紹小山丘,引申為指品行高尚、為人正直、品德高尚的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是我們班的榜樣,真是一個介丘的人。
2. 這位老師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們心目中的介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個小山丘上,遠遠地看到一個人,這個人的品行非常高尚,為人正直,就像站在小山丘上的人一樣高高在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成語,可以研究其他與品德、道德相關的成語,例如“德高望重”、“仁義道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覺得老師是一個介丘的人,他總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2. 初中生:我媽媽是一個介丘的人,她總是為別人著想,從不做壞事。
3. 高中生:我覺得這位政治家是一個介丘的人,他一直以來都堅持正義,為社會做出了很多貢獻。
4. 大學生:我認為這位教授是一個介丘的人,他在學術上非常嚴謹,為人處世也非常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