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粻
成語(Idiom):含粻
發音(Pronunciation):hán z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含有糠和米,形容食物粗糙、貧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含粻是指食物中摻雜著糠和米,形容食物質量差、粗糙、貧乏。這個成語多用來形容生活貧困、物質匱乏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含粻可以用來形容生活貧困、食物簡單粗糙的情況。可以用在對比中,強調生活的艱辛和困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含粻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魏國將領武安君驃騎在出征時,沒有給士兵們準備充足的糧食,而是將糠和米混合在一起發給士兵。士兵們因為食物質量差,口感粗糙,感到非常困苦和不滿。因此,含粻成為形容貧困、困苦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含粻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含”是動詞,意思是“摻雜”,“粻”是名詞,指代糠和米。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的生活過得很含粻,每天只能吃些簡單的粗糧。
2. 這個地方的生活條件很差,人們的生活都是含粻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含粻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吃了一碗摻雜著糠和米的粗糙食物,感受其中的貧困和困苦,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含粻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戰國時期的歷史背景,了解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和人民的生活情況,從而更好地理解含粻這個成語的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爺爺告訴我,他小時候的生活很含粻,每天只能吃一些簡單的食物。
2. 初中生:在這個偏遠的山村,人們的生活過得很含粻,缺乏基本的生活條件。
3. 高中生:這部電影展現了貧困農村的真實生活,生活在那里的人們每天都是含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