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篳
成語(Idiom):柴篳
發音(Pronunciation):chái f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非常貧窮,生活困苦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柴篳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柴”和“篳”兩個詞組成。其中,“柴”指的是柴火,是一種貧窮人家所使用的燃料;“篳”則指的是用于擦拭、掃除等家務活的掃帚。柴篳一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家境貧寒、生活困苦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柴篳一詞通常用于形容人們的生活狀態或者家庭經濟狀況特別困難、貧窮。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生活水平低下,經濟拮據,生活條件艱苦。例如,可以說某人的生活過得比柴篳還要困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柴篳一詞最早出現在《楚辭·離騷》中,成為了后來成語的來源。在《離騷》一詩中,屈原通過描繪自己困苦的生活狀況,表達了他內心的苦悶和不滿。這首詩中有一句“柴與朽木,其貞矣哉”,形象地描繪了屈原貧窮困苦的生活狀態,后來被引申為柴篳一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柴篳是由兩個形容詞短語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家境貧寒,生活過得比柴篳還要困苦。
2. 這個地區的人民經歷了戰爭,生活狀態一度比柴篳還要困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貧窮”、“困苦”等詞語進行聯想來記憶柴篳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家庭只能使用柴火作為燃料,用掃帚擦拭家務,生活非常貧窮困苦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柴篳相關的成語,如“窮困潦倒”、“貧病交加”等,來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的生活過得比柴篳還要困苦,沒有電視、電腦和玩具。
2. 初中生:這個地區的人民經歷了戰爭,生活狀態一度比柴篳還要困苦。
3. 高中生:他父母離異后,家境一落千丈,生活過得比柴篳還要困苦。
4. 大學生:大學期間經濟拮據,我過著柴篳般的生活,每天只能吃簡單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