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俎
基本解釋
古代祭祀、設宴時,用以盛牲的禮器。 三國 魏 曹植 《九詠賦》:“蘭肴御兮玉俎陳,雅音奏兮文虞羅。” 南朝 齊 謝朓 《三日侍宴曲水》詩:“金觴搖蕩,玉俎推移。” 唐 權德輿 《奉和圣制中春麟德殿會百寮觀新樂》:“玉俎映朝服,金鈿明舞茵。”
成語(Idiom):玉俎
發音(Pronunciation):yù z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玉制成的祭器,比喻文采斐然、才華出眾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玉俎是古代祭祀時用來擺放祭品的器具,由玉石制成,形狀像斧頭。玉俎是一種貴重的器物,因此成語“玉俎”常用來形容人才出眾,才華橫溢,具有非凡的文采和才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多用于褒義,形容人的才華出眾,能力非凡。可以用來形容文學作品、藝術家、學者、政治家等具有卓越才華和出眾能力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述而》中有這樣一段話:“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學,如囚何?囚不遣不疑。’”其中的“如囚何?”意思是指如果一個人不學習,就像被囚禁一樣。后來,人們將“囚”解釋為“俎”,即祭祀時擺放祭品的器具,而將“如囚何?”解釋為如果一個人不學習,就像被囚禁在俎上一樣。由此形成了成語“玉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詞語是“玉俎”,沒有其他修飾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文采出眾,堪稱玉俎中的佼佼者。
2. 這位年輕的作家才華橫溢,被譽為當代文壇的玉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玉俎”這個成語與“才華出眾”、“文采斐然”等類似的詞語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才華、文采相關的成語,如“文采飛揚”、“才高八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畫畫技巧很好,是我們班級中的玉俎。
2. 初中生:她的演講非常出色,堪稱學校的玉俎。
3. 高中生:他的寫作水平很高,是文學社團的玉俎。
4. 大學生:她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廣泛關注,被譽為學術界的玉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