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當
成語(Idiom):配當(pèi dāng)
發音(Pronunciation):pèi d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按照規定或分配的標準進行分配或分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配當是一個動詞詞語,源自于《漢書·食貨志》。該詞語表示按照規定的標準將某物分配給相應的人或單位。它強調按照一定的比例或分配規則進行分攤或分配,使每個人或單位都能公平地獲得自己應得的份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配當一詞常用于描述分配財產、分攤費用或分配任務等情況。它可以用來指導商業活動中的資源分配,也可以用來形容公平的權益分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漢書·食貨志》記載,配當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朝。當時,漢武帝下令將糧食和貨物按照一定的標準分配給百姓,以確保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的生活。這種分配制度被稱為“配當”,后來成為了一個固定的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公司根據員工的工作表現來配當獎金。
2. 這個項目的資金將按照比例配當給各個參與單位。
3. 政府將按照人口數量來配當救災物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配當”與“分配”聯系起來,兩個詞語意思相近,都表示按照一定的標準將某物分配給相應的人或單位。可以通過想象一個人在分配東西給其他人的場景,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相關的成語,如“分毫不爽”、“公平無私”等,可以進一步豐富對于資源分配和公平原則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要按照班級人數來配當糖果。
2. 初中生(13-15歲):學校將根據學生的成績來配當獎學金。
3. 高中生(16-18歲):社區將按照家庭人口數量來配當救災物資。
4. 大學生(19-22歲):公司根據員工的貢獻來配當年終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