緗牒
成語(Idiom):緗牒
發音(Pronunciation):xiāng d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拒收的信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緗牒原指用緗紅色的紙張寫成的信件。在古代,官府或貴族之間通信時,用緗紅色的紙張寫信,表示尊貴和特殊。如果收信人不愿接受或回復這樣的信件,那么這封信就成了被拒收的信件,即緗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信件被拒收、不受歡迎或被無視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比喻被人冷落或排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緗牒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場。在古代,紙張很貴重,普通人無法承擔,只有官府或貴族才有能力使用紙張進行書寫。緗紅色的紙張被視為特殊和尊貴的象征,因此用緗紅色紙張寫信表示身份的高貴和特殊。如果收信人拒絕接受或回復這樣的信件,就被稱為緗牒。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緗”和“牒”兩個字組成,其中,“緗”表示緗紅色,是形容詞;“牒”表示信件,是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求職信如今都成了緗牒,沒有人愿意雇傭他。
2. 這封緗牒被退回了,說明他的請求沒有得到認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緗牒”這個成語與“拒收的信件”聯系起來,緗牒的發音與“相跌”類似,可以想象被拒收的信件在投遞過程中發生了相撞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紙張的制作和使用情況,以及古代官場的禮儀和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作文被老師退回來了,成了一封緗牒。
2. 初中生:他的邀請信沒有得到回復,成了一封緗牒。
3. 高中生:她的求職信被拒收了,成了一封緗牒。
4. 大學生:他的投訴信沒有得到回應,成了一封緗牒。
5. 成人:他的建議信被忽視了,成了一封緗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