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旱
基本解釋
[釋義]
(形)長久不下雨,干旱情形嚴重。
[構成]
偏正式:亢(旱
[例句]
據悉;西南地區長久亢旱。(作謂語)
[同音]
抗旱
近義詞
久旱
英文翻譯
1.severe drought
詳細解釋
大旱。《后漢書·楊賜傳》:“夫女謁行則讒夫昌,讒夫昌則苞苴通,故 殷湯 以之自戒,終濟亢旱之災。” 唐 韓愈 《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京畿諸縣,夏逢亢旱,秋又早霜,田種所收,十不存一。”《清史稿·穆宗紀二》:“以畿內亢旱,撥 閩 、 廣 、 贛 釐捐三十萬, 浙 閩 海關洋稅三十五萬備賑需。”
成語(Idiom):亢旱
發音(Pronunciation):kàng h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旱情十分嚴重,干旱異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亢旱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亢字表示高漲、嚴重,旱字表示干旱。亢旱形容干旱程度極深,旱情嚴重到了極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亢旱一詞常用于形容干旱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農田、地區或國家缺水干旱的情況。也可以用于比喻其他領域中的嚴重缺乏或困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亢旱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隱公二十二年》中,記載了春秋時期齊國遭受嚴重干旱的情況。當時,齊國的旱災非常嚴重,田地干涸,莊稼無法生長,人們生活困難。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使用亢旱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亢旱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地區連續幾個月沒有降雨,已經陷入了亢旱狀態。
2. 今年夏季的亢旱使得農作物無法正常生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亢旱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田地干涸的景象,莊稼枯萎,象征著嚴重的干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天氣相關的成語,如“風和日麗”、“雨過天晴”等。同時,也可以了解一些與農業、自然災害相關的成語,如“秋后的螞蚱”、“一蹴而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夏天我們那里發生了亢旱,莊稼都枯萎了。
2. 初中生:我們這個地區的亢旱問題已經持續了好幾個月,缺水問題非常嚴重。
3. 高中生:亢旱導致了農田的干旱,給農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