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遲
基本解釋
指 馮夷 。《文選·枚乘<七發>》“六駕蛟龍,附從 太白 ” 唐 李善 注:“《淮南子》曰:昔 馮遲 太白 之御,六云霓,游微霧,騖忽荒。 許慎 曰: 馮遲 、 太白 , 河伯 也。”按,今本《淮南子·原道訓》作“馮夷”。參見“ 馮夷 ”。
成語(Idiom):馮遲
發音(Pronunciation):fēng c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思想遲鈍,行動緩慢,不積極主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馮遲是一個由姓氏“馮”和動詞“遲”組成的成語。馮指遲鈍、懶散,遲指行動慢、不積極。馮遲形容人思想遲鈍,行動緩慢,不積極主動,常用來批評或諷刺那些缺乏進取精神、遲緩行動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馮遲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行動慢、反應遲鈍或缺乏積極性的情況。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當某人因為懶散或缺乏主動性而導致進展緩慢時,可以使用馮遲來形容他們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馮遲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南越傳》中,記載了南越王趙佗的故事。趙佗在位時,國家內外的事務繁忙,但他卻遲遲不肯積極行動,導致國家發展緩慢。后來,人們就用“馮遲”來形容行動遲緩、不積極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馮遲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馮”是姓氏,“遲”是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工作總是馮遲,影響了整個團隊的進展。
2. 這個學生思維遲鈍,學習成績一直很差,老師常常形容他為馮遲之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馮遲”與“懶散、遲緩”這些含義進行聯想,想象一個人姓馮的人行動緩慢,思想遲鈍的形象,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查閱相關的成語詞典或閱讀相關的文章來進一步了解“馮遲”的用法和故事起源。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上課總是馮遲,老師都會生氣。
2. 初中生:他的動作總是馮遲,常常被別人嘲笑。
3. 高中生:他的思維遲鈍,被同學戲稱為馮遲。
4. 大學生:他的行動總是馮遲,很難與他合作完成任務。
5. 成年人:他工作總是馮遲,導致項目進展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