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憂
基本解釋
(1).內部的憂患。多指國家內部不安定。對外患而言。《左傳·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寧必有內憂。”《史記·秦本紀》:“國家內憂,未遑外事。”
(2).心中憂慮。《漢書·張安世傳》:“ 禹 謀反,夷宗族, 安世 素小心畏忌,已內憂矣。”
(3).指母喪。 唐 楊炯 《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 顯慶 二年,以內憂解職。” 唐 張說 《故洛陽尉贈朝散大夫馬府君碑》:“入太學,舉明經,補 巴西 尉,內憂去職。” 宋 王安石 《與孟逸秘校手書》之九:“然 元規 方內憂,暇議此否?”
反義詞
內憂(nèi yōu)
發音:nèi yōu
基本含義:內部的困擾或矛盾問題。
詳細解釋:內憂指國家或組織內部的困擾、矛盾,與“外患”相對。它用來形容國家內部的問題、紛爭或不安定因素,通常是指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內部矛盾。
使用場景:內憂常用于描述國家、組織或團體內部的困擾和矛盾,強調內部問題對整體穩定和發展的影響。它可以用來形容政治內部斗爭、社會不安定、經濟危機等情況。
故事起源:內憂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據傳,公元前497年,魯國內部發生了一場政治斗爭,導致國家內部不穩定,國君曾問左右侍從:“魯國有何憂患?”左右侍從回答:“內憂外患。”從此,內憂成為了一個常用的詞語。
成語結構:內憂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內”表示內部,指國家或組織內部的問題;“憂”表示憂慮、困擾。
例句:
1. 這個國家正面臨著內憂外患,需要采取措施穩定局勢。
2. 公司的內憂問題嚴重影響了生產效率。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內憂”。可以將“內”字與“內部”聯系起來,表示內部的問題;將“憂”字與“憂慮”聯系起來,表示困擾。通過將兩個字的意思聯系起來,有助于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可以了解其他與內憂相關的成語,如“內外交困”、“內外夾攻”等,進一步加深對內憂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國內憂外患,我們要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2. 初中生:學校內憂問題嚴重,希望能夠得到解決。
3. 高中生:政府應該采取措施解決國家的內憂問題,確保國家的穩定發展。
4. 大學生:作為未來的社會建設者,我們應該關注國家的內憂問題,并積極參與解決。
5. 成人:內憂問題是社會發展中不可避免的,我們需要找到解決的辦法,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