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明
基本解釋
仁愛明察。 漢 劉向 《列女傳·周室三母》:“君子謂 太姒 ,仁明而有德。”《后漢書·郭賀傳》:“百姓便之,歌曰:‘厥德仁明 郭喬卿 ,忠正朝廷上下平。’”《晉書·簡文帝紀》:“子 昱 ,仁明有智度,可以虔奉宗廟。”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四:“ 楊伯子 嘗為予言,士大夫清廉,便是七分人了。蓋公忠仁明,皆自此生。” 清 姚鼐 《南園詩存序》:“方天子仁明,綱紀猶在。”
成語(Idiom):仁明
發音(Pronunciation):rén m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仁慈而聰明明智的品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仁明是由“仁”和“明”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仁”表示仁愛、慈悲,指一個人有愛心、關懷他人的品質;“明”表示明智、聰明,指一個人有智慧、明察事理的品質。仁明結合起來,表示一個人不僅有慈悲之心,而且具備明智的判斷力和智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仁明一詞常用于形容君主或領導者,表示其具備仁愛和明智的品質。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既有仁愛之心,又能明察事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陽貨》中有一則對話:“子曰:‘仁者,人也;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仁者是指有仁愛之心的人,他們愿意幫助他人實現自己的愿望,并幫助他人達到自己的目標。后來,人們將“仁者”與“明智”相結合,形成了“仁明”一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是 + 仁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仁明的君主,深受人民的愛戴。
2. 她是一位仁明的領導者,善于處理各種復雜的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仁明的發音與“人明”進行聯想,表示一個人明智聰明。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論語》中的相關章節,了解仁明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性。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明知故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6-12歲):他是一個仁明的班長,總是幫助大家解決問題。
中學生(13-18歲):作為一名仁明的學生會主席,他能夠聆聽同學的意見并做出明智的決策。
大學生(19-22歲):作為一名仁明的團支書,他帶領團隊取得了許多成就。
成年人(23歲以上):他是一位仁明的企業家,善于處理復雜的商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