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害
成語(Idiom):利害
發音(Pronunciation):lì h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的好壞、利害得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利害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事物的好壞、得失。利指對自己有益的,有利的;害指對自己有害的,有害的。利害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利益和損害,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利益和損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利害常常用于描述一個決策或選擇對個人或團體有利還是有害。它可以用來形容各種利益關系、得失關系,適用于各種生活和工作場景,如商業談判、人際關系、學習考試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利害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年》中,原文是“利害之計,不可得聞也”。意思是說關于利害的計謀,不能讓人知道。后來,利害逐漸演變成形容事物的好壞、得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利害是一個形容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決策關系到公司的利害,我們要慎重考慮。
2. 他對利害問題考慮得很清楚,總能做出明智的決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利害與事物的好壞、得失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利指好處,有利的一面;害指損害,有害的一面。可以想象在做決策時,需要權衡利益和損害,才能做出明智的選擇。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利害相關的成語,如利令智昏、利欲熏心等,以擴大對利害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好好學習,這樣對我有利。
2. 初中生:考試前好好復習是為了自己的利害。
3. 高中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是關乎未來利害的決策。
4. 大學生:在實習中能夠學到知識和經驗,對今后的就業有利害關系。
以上是關于“利害”詞語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