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德
基本解釋
(1).五德之一。古以五行相生相克附會王朝命運,謂土勝者為得土德。《史記·五帝本紀》:“﹝ 軒轅 ﹞有土德之瑞,故號 黃帝 。” 司馬貞 索隱:“ 炎帝 火, 黃帝 以土代之。”《漢書·張蒼傳》:“ 蒼 為丞相十餘年, 魯 人 公孫臣 上書,陳終始五德,言 漢 土德時,其符黃龍見,當改正朔,易服色。” 唐 張說 《圣德頌》:“稽諸瑞典,昔祚 軒皇 ;而今表圣,土德以昌。”
(2).大地的功德。 清 金農 《客來自覃懷見餉地黃奉酬十韻》:“靈品彰土德,流膏藴精腴。”
(3).用稱帝后的功德。 明 徐渭 《五色鸚鵡黃鸚鵡并是圣母所馴》詩之三:“飲啄定應歌帝力,生成何幸稟中央,千秋萬歲歡無極,土德坤輿本肇祥。”
成語(Idiom):土德(tǔ dé)
發音(Pronunciation):tǔ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土地的德行,指農民的樸實、誠實、勤勞和勇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土德是由“土”和“德”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土”指代農民和農村,代表樸實、誠實、勤勞和勇敢等品質;“德”指代道德,代表善良、正直和誠信等美德。土德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具備農民的樸實和正直的品質,是一種褒義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土德一詞常用于贊美農民的優良品質,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具備農民的樸實和正直的品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土德來形容一個人勤勞、誠實、努力工作,并且具備善良和誠信的品質。比如,我們可以說一個人具有土德,意思是他是一個值得尊敬和信任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土德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農耕社會。在農村社會中,農民是社會的基礎,他們樸實、勤勞、誠實和勇敢,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土德這個成語正是贊美了農民的優良品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土德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單字組成,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具有土德的農民,勤勞、誠實,受到了大家的尊敬。
2. 這個人雖然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是他具備土德,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土德”這個成語與農民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樸實、誠實、勤勞和勇敢的農民,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農民和農村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田園詩”、“耕耘”、“種植”等,來擴展對土德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農民爺爺是一個具有土德的人,他每天都努力工作,為我們提供食物。
2. 初中生:農民伯伯勤勞、誠實,他們是社會的中流砥柱,具備了土德的品質。
3. 高中生:農民的土德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榜樣,他們的辛勤勞動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