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撥嘴撩牙
發音(Pronunciation):bō zuǐ liáo y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說話口齒伶俐、動聽動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撥嘴,指調整口齒,使說話清晰準確;撩牙,指使聲音動聽。撥嘴撩牙形容說話的聲音動聽、口齒伶俐,引人注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演講、朗誦、表演等需要用口說話的場合,也可以用來夸獎別人的口才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紅樓夢》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有一位人物叫做賈母,是賈府的家長,她的口才極好,能夠說出動聽的話語。在小說中,有一次賈母對賈寶玉說:“你這傻孩子,你的口齒也撥嘴撩牙的,豈不是又好了一分。”這句話表達了賈母對賈寶玉口才的贊賞。后來,這句話逐漸演變成了成語“撥嘴撩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撥嘴”和“撩牙”兩個詞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真是撥嘴撩牙,讓人聽得津津有味。
2. 她的歌聲真是撥嘴撩牙,讓人陶醉其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撥嘴撩牙”想象成一個人在說話時,嘴巴動作靈活,聲音優美動聽的樣子。可以通過多聽演講、朗誦等口語表達的節目,加深對這個成語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口才好的成語,如“辭章有禮”、“口若懸河”等,來進一步豐富口才方面的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的課講得很好,聲音撥嘴撩牙,我們都很喜歡聽。
2. 初中生:他參加了演講比賽,用撥嘴撩牙的口才贏得了大家的掌聲。
3. 高中生:在班級辯論賽上,她的辯論技巧撥嘴撩牙,給對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