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幘
基本解釋
布制的頭巾。《后漢書·禮儀志下》:“武吏布幘大冠。”《新唐書·蕭銑傳》:“率官屬緦衰布幘詣軍門,謝曰:‘當死者 銑 爾,百姓非罪也,請無殺掠!’”
成語(Idiom):布幘
發音(Pronunciation):bù pè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才能或品德隱而不見,不為人所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布幘是由“布”和“幘”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布”是指遮蓋、隱藏,“幘”是古代士人的帽子。布幘的意思是指人的才能或品德隱藏起來,不被人們所知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布幘一詞多用于形容有才華或有優秀品質的人謙虛謹慎,不張揚自己的能力或品德,而是低調行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布幘的故事記載不多,但有一則有名的故事與之相關。相傳,唐朝時期,有一位名叫李泌的文學家,他才華出眾,但卻一直不愿意顯露才華,只是默默地從事文學創作。有一天,李泌被唐太宗召見,太宗問他:“你為何如此低調,不愿意展示自己的才華?”李泌回答道:“我只想把才華埋在心底,不愿意張揚。”太宗非常贊賞他的品質,便賜給他一頂布幘,以示鼓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布幘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布”是動詞,表示隱藏;“幘”是名詞,表示古代士人的帽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是一位天才,但一直保持著布幘的態度。
2. 她的善良和樂于助人的品質總是布幘在她的內心深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布幘的含義理解為“將才華藏在帽子下面”,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布幘相關的成語,例如“藏拙”、“含光著德”。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雖然很聰明,但他總是布幘地學習,不夸耀自己。
2. 初中生:她的才華很出眾,但她總是保持著布幘的態度,不愿意炫耀。
3. 高中生:他的優秀品質總是布幘在他的日常行為中,讓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