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立
基本解釋
端正地站立。《禮記·曲禮上》:“遭先生於道,趨而進,正立拱手?!薄?a href="/r_ci_fc95f725af8b570ef9ec280bfb8fcbf8/" target="_blank">論語·鄉黨》:“車升,必正立,執綏?!薄?a href="/r_ci_58d1eed5454391b69e018cee266e33d7/" target="_blank">漢書·成帝紀贊》:“ 成帝 善修容儀,升車正立,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p>
成語(Idiom):正立(zhèng lì)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g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垂直站立,直立不傾斜。也指言行端正,立場堅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正立是指物體垂直地站立或者直立而不傾斜。在引申義中,正立還表示一個人的言行舉止端正,立場堅定。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的正直和堅定不移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正立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姿態或者行為的端正,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時保持堅定的立場。它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和堅守原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正立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莊子·齊物論》中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莊子告訴人們:“齊物者,正氣也;正氣者,氣之端也。”意思是說,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正氣,而正氣就是事物存在的本質和根本。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保持正直和堅定的立場才能真正做到正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正立是一個由形容詞“正”和動詞“立”組成的成語。其中,“正”表示直立、正直,“立”表示站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保持正立的姿態,從不屈服于困難。
2. 在道德的選擇上,我們必須保持正立的立場。
3. 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我們都要堅持正立的原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正立”與“直立不傾斜”和“言行端正,立場堅定”聯系起來記憶。也可以通過與莊子的寓言故事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保持正直和堅定的姿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正立相關的成語,如“正直無私”、“正氣凜然”等。也可以學習與正立相關的故事和哲學思考,深化對正立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教育我們要保持正立的姿態,不要趴在桌子上寫字。
2. 初中生:在面對誘惑時,我要保持正立的立場,不被誘惑所動搖。
3. 高中生:作為領導,我要以正立的榜樣影響他人,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道路。
4. 大學生:在職場中,我們要堅持正立的原則,不做違背良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