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搪
成語(Idiom):推搪(tuī táng)
發音(Pronunciation):tuī t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推搪是指敷衍塞責、推卸責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推搪是由“推”和“搪”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推”表示推卸責任,不肯承擔,敷衍應付;“搪”表示推辭,推脫。推搪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在面對責任時,不愿意承擔,而是通過敷衍塞責、推卸責任的方式來逃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推搪常常用來形容某人在面對責任或問題時,不敢承擔或推卸責任,只是敷衍應付,不認真對待。可以用于描述工作、學習、家庭等各個場景中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推搪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九年》一文中。據說,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召公子祭仲在國君面前提出了一些建議,但國君并不滿意。于是,國君問大夫召公子祭仲是否有更好的建議,召公子祭仲卻推搪說:“臣無可奉告。”這個故事成為了推搪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推搪責任,從來不肯承擔自己的錯誤。
2. 老板問他為什么工作沒有完成,他又開始推搪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推搪”與“推卸責任”這個詞相聯系,兩者的意思相近。同時,也可以通過構思一個場景,想象一個人在面對責任時,不敢承擔,而是敷衍塞責、推卸責任的情景,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責任相關的成語,如推諉托辭、推諉責任等,可以幫助加深對于責任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問同學為什么沒有完成作業,他卻推搪說書包里丟了。
2. 初中生:老師問我為什么遲到,我只好推搪說路上堵車了。
3. 高中生:家長問我為什么考試成績下降,我只好推搪說學校上課太快了。
4. 大學生:老板問我為什么工作沒有完成,我只好推搪說其他事情太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