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涂
基本解釋
亦作“ 中途 ”。1.半路;途中。《列子·力命》:“中涂遇 東郭 先生。” 唐 李白 《敘舊贈江陽宰陸調》詩:“中途不遇人,直到爾門前。” 宋 司馬光 《重經車輞谷》詩:“中涂太息坐磐石,涕泗不覺雙滂沱。” 魯迅 《書信集·致曹靖華》:“日前寄上《文學報》四份,收到否?該報似中途遺失的頗多。”
(2).指事情的進程中。《楚辭·劉向<九嘆·逢紛>》:“始結言於廟堂兮,信中涂而叛之。” 王逸 注:“今信用讒言,中道而更背我也。” 宋 范仲淹 《和葛閎寺丞接花歌》:“中途得罪情多故,刻木在前何敢訴。” 鄒韜奮 《民眾的要求》:“中途決不妥協(xié),那才是真為著抗敵救國而邁進。”
(3).路的當中。 晉 左思 《詠史》詩之八:“出門無通路,枳棘塞中涂。”《晉書·陸機陸云傳論》:“蘭植中涂,必無經時之翠;桂生幽壑,終保彌年之丹。”
成語(Idiom):中涂
發(fā)音(Pronunciation):zhōng t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中途離開,未完成某項工作或任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涂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中”表示中途,未完成的意思;“涂”表示離開、走開的意思。因此,中涂的基本含義是指中途離開,未完成某項工作或任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中涂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做某項工作或任務時突然離開或放棄,導致工作未能完成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那些缺乏毅力、不堅持到底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中涂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載,但可以通過成語的結構來推測。成語“中涂”的結構是“中”+“涂”,其中“中”表示中途,未完成的意思,“涂”表示離開、走開的意思。因此,可以推測“中涂”一詞可能源自古代的工作場景,當時人們在做某項工作時,如果中途離開或放棄,就被稱為“中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涂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中”表示中途、未完成的意思,“涂”表示離開、走開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本來打算去參加比賽的,結果卻中涂了。
2. 我們不能中涂,要堅持到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中涂”。可以想象自己在做一項重要的工作時,突然中途離開,未能完成任務,這種行為就被稱為“中涂”。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工作、堅持等相關的成語來擴展對“中涂”的理解,例如“堅持到底”、“不懈努力”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本來想寫完作業(yè)的,但是突然中涂了,不小心睡著了。
2. 初中生:我原打算參加學校的籃球比賽,但因為生病中涂了。
3. 高中生:我計劃報名參加夏令營,但家里突然有急事,只好中涂了。
4. 大學生:我原本打算去實習的,但收到了一個更好的工作機會,所以中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