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
基本解釋
天子勃然震怒貌。語本《詩·大雅·皇矣》:“王赫斯怒,爰整其旅。” 鄭玄 箋:“ 文王 赫然與其羣臣盡怒。” 南朝 陳 徐陵 《武皇帝作相時與北齊廣陵城主書》:“愿達丹誠,用停王赫。” 唐 張說 《神人傳慶》:“天帝下席,承 韋 于命。王赫斯興,撥亂反正。”
成語(Idiom):王赫
發音(Pronunciation):wáng h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威嚴和氣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王赫是一個漢語成語,由“王”和“赫”兩個字組成。其中,“王”表示王者,即帝王的威嚴和統治權力;“赫”表示光耀和輝煌。整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的威嚴和氣度,通常用來形容有威嚴、有氣派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贊美、歌頌有威嚴、有氣度的人,特別是指帝王或其他權威人物。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氣勢非凡,令人敬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了一個故事,說項羽在巨鹿之戰中被劉邦打敗后,失去了威嚴和氣度,變得頹廢無力。劉邦見狀,對項羽說:“君王者,赫赫者也。”意思是說帝王應該有威嚴和氣度,不應該喪失信心。后來,人們用“王赫”來形容有威嚴和氣度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站在那里,身上散發著王赫的氣勢。
2. 這位領導的一舉一動都透露出王赫之氣。
3. 他的演講充滿了王赫之風,讓人肅然起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王赫”與威嚴、氣度聯系起來,想象一個王者站在高處,光芒四射,威嚴非凡的形象,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形容有威嚴和氣度的成語,如“龍行虎步”、“氣宇軒昂”等,擴展自己的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走進教室,給人一種王赫之感。
2. 初中生:這位領導的講話充滿了王赫之氣,讓人肅然起敬。
3. 高中生:他的舉止優雅、氣度非凡,真是一個王赫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