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周
基本解釋
(1).不合。《楚辭·離騷》:“雖不周於今之人兮,愿依 彭咸 之遺則。” 王逸 注:“周,合也。” 漢 班固 《典引》:“ 司馬相如 洿行無節,但有浮華之辭,不周於用。”
(2).不至,不到。《漢書·敘傳上》:“道悠長而世短兮,夐冥默而不周。” 顏師古 注引 劉德 曰:“周,至也。”
(3).不齊全;不周到。《后漢書·劉虞傳》:“﹝ 虞 ﹞乃遣驛使奉章陳其暴掠之罪, 瓚 亦上 虞 稟糧不周,二奏交馳,互相非毀,朝廷依違而已。” 宋 司馬光 《貯瞻堂記》:“ 河南 進士 宋師中 、 李徹 與其鄉里士民之眾以書抵 光 曰:‘公再為宰相,三守 洛都 ,雖惠化徧天下,靡有不周,而在 洛 為多。’”《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奉侍公婆是我兩個的第一件事,但有不周,許你責備。” 王西彥 《人的世界·第二家鄰居》:“那個中學生似的矮小男人,還時常為了這事責備妻子,怪她對父親侍候不周。”
(4).風名。《文選·揚雄<校獵賦>》:“帝將惟田于靈之囿,開北垠,受不周之制,以奉終始 顓頊 , 玄冥 之統。” 李善 注引 孟康 曰:“西北為不周風,謂冬時也。” 晉 楊泉 《物理論》:“西北不周,方潛藏也。”參見“ 不周風 ”。
(5).山名。見“ 不周山 ”。
成語(Idiom):不周
發音(Pronunciation):bù zhō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到位;不周全;不周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工作、計劃、安排等不周到或不完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工作或計劃等不仔細、不全面、不周密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周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宰相,名叫周公。周公是商朝的宰相,他非常聰明能干,深得商王的信任。有一次,商王讓周公負責修建一座宮殿,但周公在進行施工時,沒有考慮周到,導致宮殿的結構不穩固,最終倒塌了。因為周公的失職,他被商王責罰,從此以后,人們用“不周”來形容工作不周到、計劃不完善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不”和“周”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工作總是不周到,經常出現各種差錯。
2. 這個計劃太不周密了,需要重新調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周公不周”,表示周公的工作不周到,不完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周全”、“周密”等,以豐富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畫畫不周,總是忘記涂色。
2. 小學生:我昨天的作業不周到,忘記交了。
3. 初中生:他的考試計劃不周密,導致考試沒考好。
4. 高中生:我覺得政府在環境保護方面不周全,應該加強管理。
5.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規劃不夠周到,需要重新評估。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