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飭
基本解釋
命令,上級命令下級。 茅盾 《子夜》十八:“他們打算一面請財政部令飭中央、中、交各行,以及其他特許發(fā)行鈔票的銀行對于各項債券的抵押和貼現(xiàn),一律照辦,不得推諉拒絕。”
成語(Idiom):令飭
發(fā)音(Pronunciation):lìng c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令行禁止,命令必須嚴格遵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令,指命令;飭,指嚴格遵守。令飭意為命令必須嚴格遵守,不容違抗或違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命令嚴格,不可違背的情況。例如,上級領(lǐng)導對下屬的命令、法律法規(guī)的執(zhí)行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隱公二十九年》記載了這個成語的故事。當時,齊國國君隱公遭到了叛亂,他派遣使者給叛軍下令,但叛軍不聽從。于是,隱公派出了另一位使者,帶著錦囊前往,里面寫著“令飭”二字。叛軍見到這個錦囊,意識到他們違反了國君的命令,于是紛紛投降。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令”和“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上級領(lǐng)導發(fā)出的命令必須令飭執(zhí)行。
2. 作為一名士兵,我們應(yīng)該對軍事紀律保持令飭的態(tài)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令”字理解為“命令”,將“飭”字理解為“嚴格遵守”。通過聯(lián)想“命令必須嚴格遵守”,有助于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令飭”相關(guān)的成語,如“令出如山”、“令行如流”等,以加深對這些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對我們的作業(yè)有令飭,必須按時完成。
2. 初中生:學校對學生的行為有令飭,不能違反紀律。
3. 高中生:考試期間,老師對學生的安排有令飭,不能早退或作弊。
4. 大學生:在實驗室工作時,教授對我們的實驗操作有令飭,必須按照規(guī)定進行。